首页 - 社会 > 东京奥运会启示录: 失落的荣光与产业化破局

东京奥运会启示录: 失落的荣光与产业化破局

发布于:2021-08-12 10:04:50 来源:网络整理

第一次无观众办赛、第一次延期、史上最贵……这一切都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留在体育史上的“标签”。8月8日,这届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东京奥运会闭幕。回首17天的奥运之旅,充满着兴奋与感动。比赛的硝烟散去,东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动之外,还有反思:奥运会为什么会成为“烫手山芋”?大赛经济的魔力为何逐渐消失?竞技体育产业化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日本官员称,举办东奥会的预算为154亿美元,但日本政府审计员表示,实际总支出超过了200亿美元,几乎是最初申办时预测的74亿美元的三倍。这意味着,本届奥运会的总成本超过了伦敦奥运会的110.04亿美元,成为有记录以来最贵的奥运会,对于日本而言,东京奥运会亏损已成定局。

事实上,东京奥运会或许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奥运会经济效益下降的现状。曾几何时,申办城市需要经过多轮的激烈竞争才能获得举办权。如今,奥运会举办权就像一个“烫手山芋”,愿意申办的城市屈指可数。

据梳理,2004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为11个,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为10个,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为9个,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为7个,2020年第32届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为6个。而到了2024年第33届奥运会举办权竞争时,由于最终申办城市只剩法国巴黎和美国洛杉矶,因此国际奥委会直接宣布巴黎获得2024年奥运会举办权、洛杉矶获得202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上海纽约大学客座讲师王日臻指出,申办城市日益减少主要是源于有意愿、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越来越少,因为举办一届奥运会成本非常高昂。

奥运会对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竞技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的梦想。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成为体育大国。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大赛的洗礼,中国正逐步迈向体育强国。

然而,伴随着奥运会热度的散去,大部分奥运冠军将慢慢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因为绝大多数的奥运会项目都面临着产业化不足的困境。如果不是奥运会,也许关注的人数寥寥无几。如何促进这些项目的产业发展,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因素。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表示,竞技体育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首先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考虑,即优化产业政策,完善配套设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需要落实已有税费政策,如对于小众体育项目的运营推广,企业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小微企业财税优惠等政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化运营,建立体育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完善评估制度;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众体育项目企业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创新。

如今,中国也正努力促进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8年增长10.9%,增加值增长11.6%。体育产业总规模约占GDP的3%。

近期,国务院正式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该《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何文义认为,“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意味着体育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的自身实际,我认为‘十四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体育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体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施诗

相关文章